形容山高的成语-sin导数
初中物理压强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压强
1.连通器在生活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的事例中,没有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A
.过路涵洞
B
.拦河大坝
C
.下水管中“存水弯”
D
.船闸
【答案】
B
【解析】
【分析】
连通
器的特点: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
下,连通器各容器中
液面的高度总是相平的.
【详解】
A.
壶嘴和壶身构成了连通器;
B.
拦河大坝是根据液体压强随深
度的增加而增大的特点修建成上窄下宽的形状,不属于连
通器;
C.
下水管
成
U
形,水不流动时,
U
形管里的水相平,可以防止下水道里的气味散发出<
br>来,属于连通器;
D.
船闸上端开口,底部相连,构成了一个连通器;
2.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
液面高度如图
所示。甲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
p
1
和
F
1,乙容器中液体
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
p
2
和
F
2
;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
p
1
′
和
F
1
′
,乙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
p
2
′
和
F
2
′
,已知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则下列判断中
正确的是( )
A
.
p
1
<
p
2
、
F
1
<
F
2
B
.
p
1
<
p
2
、
F
1
=F
2
C
.
p
1
′
>p
2
′
,
F
1
′
>
F
2′
D
.
p
1
′=p
2
′
,
F
1
′=F
2
′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B
.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根据
G=mg
得到水和酒精的重力相等,故
F
1
=F
2
因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故液体的受力
面积
S
相同,根据
p=
的压强
p
1
=p
2
,故
AB
错误;
CD
.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和液体的重力,故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即
F
1
′=F
2
′
两个容器的底面积相等,根据<
br>p=
F
可知液体对容器底
S
F
得到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
即
S
p
1
′=p
2
′
故
C
错误,
D
正确。
故选
D
。
3.如图所示,甲、乙为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
,它们的质量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
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并将截去部分叠放在
对方剩余部分上,此时它们的
质量分别为
m'
甲
和
m'
乙<
br>,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m'
甲
可能小于
m'
乙
B
.
m'
甲
一定小于
m'
乙
C
.
m'
甲
可能大于
m'
乙
D
.
m'
甲
一定大于
m'
乙
【答案】
D
【解析】
【详解】
甲、
乙为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的质量相等,由
m=ρV=ρL
3
可得:
ρ
甲
L
甲
3
=ρ
乙
L
乙
3
,
由图可知,
L
甲
>
L
乙
,则
ρ
甲
L
甲
2
<
ρ
乙
L
乙
2
,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
同高度
h
的部分时,
截取部分的质量分别为:△
m
甲
=ρ
甲
△
V
甲=ρ
甲
L
甲
2
h
,△
m
乙
=
ρ
乙
△
V
乙
=ρ
乙
L
乙
2
h
,因△
m
甲
-
△
m
乙
=
(<
br>ρ
甲
L
甲
2
-ρ
乙
L
乙
2
)
h
<
0
,所以,△
m
甲
<△
m
乙
,即甲截取的
质量小、剩余的质量大,乙截取的质量大、剩余的质量小,将截去部分
叠放在对方剩余部
分后,甲的质量大,乙的质量小,即
m′
甲
一定大于
m′
乙
。
故选
D
。
4.
如图所示,边长为
10cm
的实心正方体,静止在乙液体中。
h
1
等
于
10cm
,其上表面受
到液体向下的压力
F
1
=8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液体的密度为
0.8
×<
br>10
3
gcm
3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C
.根据题意知道,正方体的上表面积是:
B
.正方体受到的浮力为
8N
C
.正方体上表面受到液体
的压强为
8
×
10
4
pa
D
.正方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为
18N
S=L
2
=
(
10cm
)
2
=100cm
2
=0.01m
2
,
由于上表面受到液体向下的压力
F
1
=8N
,所以,上表面受到液体向下的压强是:
p
上
=
由
p=ρgh
知道,液体的密度是:
F
1
8N
??800Pa
S
1
0.01
m
2
?
?
故
AC
不符合题意;
p
上
800Pa
=
=0.8×10
3
kgm
3
,
gh
1
10Nkg?0.
1m
BD
.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是:
p
下
=ρgh
2
=0.8×10
3
kgm
3
×10Nkg×
(
0.1m+0.1m
)
=1600Pa
,
由
p?
F
知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是:
S
F
下
=p
下
S=1600Pa×0.01m
2
=16N
,
由浮力产生的原因知道,正方体受到的浮力是:
F
浮
=F
下
-F
1
=16N-8N=8N
,
故
B
符合题意,
D
不符合题意。
5.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两个质量相等、底面积不等的圆柱形薄壁容器
A
和
B
,分别盛
有甲、乙液体,液体对两个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小相等。现将完全相同的两小球分别放入
甲、乙液体中,液体未溢出,静止时,甲液体中的小球漂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液体质量比乙液体质量大
B
.小球在乙液体中静止时沉在容器底部
C
.投入小球之后,A
、
B
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不相等
D
.投入小球之
后,
A
、
B
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不相等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
br>.因为甲、乙液体对两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小相等,圆柱容器中液体压力等于重力,甲液
体压力等于
乙液体压力。所以它们的重力也相等,质量也相等,故
A
错误;
B
.因为
m
甲
=m
乙
,
V
甲
?V
乙
,所以
?
甲
?
?
乙
,小球在甲中漂浮,那么放到密
度更大的液体
乙中也是漂浮,故
B
错误;
CD
.投入小球
之后,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桌面上物体的总重,因为容器、液体和小
球总重两图相等,所以压力也
相等。由于受力面积
S
甲
?S
乙
,所以
A
容器压强
小于
B
容器
压强,故
C
错误,
D
正确。
6.甲、乙两个自重不计的薄壁圆柱形容器
,
盛有两种不同的液体
,
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
入液体中
,
小球静止时位置如图所示
,
此时液面相平
,
则
A
.甲中液体密度比乙中液体密度小
B
.小球在甲中所受浮力比乙中所受浮力大
C
.取出小球后甲容器和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变化量相等
D
.甲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小于乙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
【答案】
C
【解析】
【详解】
由图
知道,物体在甲中漂浮,在乙中悬浮,所以
ρ
乙
=ρ
物
,
ρ
甲
>
ρ
物
,所以,甲中液体密度
比乙中液体密度大,故A
错误;由于在甲悬浮,在乙漂浮,则
F
浮甲
=G
排甲
=G
;
F
浮乙
=G
排乙
=G
,所以
G<
br>排甲
=G
排乙
,即两容器中物体受到的浮力相同,故
B
错误;
甲、乙两个薄壁圆柱
形容器自重不计,它们对桌面的压力都等于液体和小球的重力,所以取出小球后,甲
容器
和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变化量相等,都等于小球的重力,故
C
正确;由
A
知道,
ρ
甲
>
ρ
物
,又因为
h
甲
=h
乙
,由
p=ρgh
知道,甲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大于乙容
器底部受到的液
体压强,故
D
错误,故选
C
。
7.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密闭圆台形容器一正一反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
,甲、乙容器
内装有质量不相等的同种液体,且两容器内液体的液面相平,如图所示。两容器底部受到<
br>液体的压强分别为
p
1
和
p
2
,容器底面受到液体的
压力分别为
F
甲
和
F
乙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
是
A
.
p
1
<
p
2
F
甲
=
F
乙
C
.
p
1
=
p
2
F
甲
<
F
乙
【答案】
B
【解析】
【详解】
B
.
p
1
=
p
2
F
甲
>
F
乙
D
.
p
1
>
p
2
F
甲
=
F
乙
根据液体压强
P?
?
液
gh
得同种液体同一深度的压强相等,再根据
F?Ps
得当压强一样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越小,故选
B
。
8.同一个小球,先
后放入四个盛有不同液体的容器中,静止时的位置如图所示.四个容器
中的液面到容器底面的距离相等,
则容器底面受到液体压强最大的是(
)
A
.
B
.
C
.
D
.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同一个
小球重力不变,漂浮或悬浮时,重力等于浮力,
ABC
中小球所受的浮力
大小相等,<
br>A
中球排开的液体最少,所以可知
A
液体的密度大于
BC
;<
br>D
中球沉入水底,说
明球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故可知,四种液体中
A
液体的密度是最大的,由于四个容器
中液面是相平的,所以密度最大的
A
容器底部所
受到的压强最大,故应选
A
.
【考点定位】压强和浮力
9.两个足够高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不同液体,如图
所示
(
S
甲
>
S
乙
)。若在两容器中分别注入相等高度的甲、乙
两种液体后,则以下关于液体
的密度
ρ
甲
、
ρ
乙
及
此时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
p
甲
、
p
乙
的判断正确的是
A
.
ρ
甲
>
ρ
乙
,
p
甲
>
p
乙
C
.
ρ
甲
<
ρ
乙
,
p
甲
>
p
乙
【答案】
D
【解析】
【详解】
甲乙
液体质量相等,由图可知甲的体积大于乙的体积,根据
?
?
的密度,即
ρ甲
<
ρ
乙
;
甲乙液体质量相等,对容器底的压力(<
br>F=G=mg
)相等;
A
的底面积大,根据
p?
B
.
ρ
甲
>
ρ
乙
,
p
甲
<
p
乙
D
.
ρ
甲
<
ρ
乙
,
p
甲
<
p
乙
m
可知,甲的密度小于乙<
br>V
F
可知
S
p
甲
1
<
p
乙
1
,当两容器中分别注入相等高度的甲、乙两种液体后即
h
甲
=h<
br>乙
、且
ρ
甲
<
ρ
乙
,根
据
p=ρgh
可知,甲增加的压强小于乙增加的压强,即△
p
甲
<△
p
乙
,由于加入液体后各自容
器底部的压强为
p
甲
=p
甲
1
+
△
p
甲
;
p
乙
=p乙
1
+
△
p
乙
,所以,
p
甲
<
p
乙
。
10.如图所示,盛有水的容器静止在水平桌
面上。容器重
1N
,容器中的水重
7N
,顶部和
底部的面积均为100cm
2
,顶部到底部的高度
h
2
=6cm
,侧壁
上有一开口弯管,弯管内的水
面高度
h
1
=8cm
;水的密度为1.0×10
3
kgm
3
,g
取
10Nkg
。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水对容器顶部的压强为
200Pa
B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600Pa
C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
7N
D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
9N
【答案】
A
【解析】
【分析】
求出容器顶部到液面的距离(
容器顶所处的深度),利用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求出容器顶
部所受的压强;求出容器内液体的深度,利用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求出容器底受到的压
强;再利用公式
F=pS
求出液体对容器底的
压力;求出容器和液体的总重力,对桌面的压
力等于总重力。
【详解】
<
br>A
、容器顶所处的深度:
h
顶
=h
1
-h
2
=0.08m-0.06m=0.02m
,容器顶部所受的压强:
p
顶
=ρgh
顶
=1×10
3
kgm
3
×10Nkg×0.0
2m=200Pa
,故
A
正确;
10
3
kgm<
br>3
×10Nkg×0.08m=800Pa
,故
B
错误;
<
br>B、
容器底受到的压强:
p
底
=ρgh
底
=ρgh<
br>1
=1×
C
、容器底受到的压力:
F
底
=p
底
S=800Pa×100×10
-4
m
2
=8N
,故C
错误;
D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F=G
总
=G
容
+G
水
=7N+1N=8N
,故
D
错误。<
br>
故选
A。
11.如图所示,滑雪运动员的滑雪板做得宽大,其目的是为了(
)
A
.增大压强
【答案】
B
【解析】
【详解】
根据
p?
B
.减小压强
C
.增大压力
D
.减小压力
F
知,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S
所以滑雪运动员的滑雪板做得宽大,其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
故选B。
【点睛】
重点是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牢记影响压强
大小的两个因素,可以通过增大压力或减小
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反之减小压强。
12.如图所示中,利用“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的原理获得升力的是
A
.热气球
B
.降落伞
C
.火箭
D
.客机
【答案】
D
【解析】热气球升空利用的是浮力,故
A
不符
合题意;降落伞利用的是浮力,与流速越大
压强越小没有关系,故
B
不符合题意;火箭
发射是利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来升
空的,与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没有关系,故
C
不符合题意;飞机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
小,下方空气流速慢,压强大,于是产生向上的升力而起
飞,故
D
符合题意,故选
D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流体压
强与流速的关系,对于流体问题,一般分析物体两侧的流体流
速,根据流体压强跟流速的关系,判断物体
两侧的压强是解决此类习题的思路。
13.如图所示,同样的小球在盛有不同液体
的容器中保持静止,四个容器中的液面到容器
底面的距离相同,则容器底面受到的液体压强最大的是
A
.
B
.
C
.
D
.
【答案】
A
【解析】
【分析】
(
1
)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下沉、物体密度等于液体
密度时悬浮、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
度时漂浮;
(
2
)物体漂浮时受
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判断漂浮时液体密度的
大小关系;
(
3
)根据
p=ρgh
判断液面处于同一高度时,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的大小
关系.
【详解】
由图可知,小球在
AB
中漂浮,
C
中悬浮,
D
中下沉,
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
AB<
br>液体的密度大于
C
和
D
液体的密度;
因为物体漂浮时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根据
F
浮
=
ρgV
排
可知,
A
中小球排开液体的体积小于
B
中小球排开
液体的体积,
A
中液
体的密度最大,
所以根据
p=ρgh
可知,液面处于同一高度时,
A
中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最大.
14.一位小朋友手里拿着的氢气球不小心脱手升到了空中
,
当气球升到高
空时发生了破
裂。以下关于气球升到高空破裂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高空大气压增大
,
气球体积减小
,
将气球压破
B
.高空大气压增大
,
气球体积增大
,
将气球胀破
C
.高空大气压减小
,
气球体积增大
,
将气球胀破
D
.高空大气压减小
,
气球体积减小
,
将气球压破
【答案】
C
【解析】
【详解】
大气
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当气球升到高空时,外界的气压减小,内部气压大于外部
气压,气球体积增大
,将气球胀破.
15.如图,在水平桌面上竖立着三个柱状物甲、乙、丙,它们的高度均为
h
,均为实心匀<
br>质,甲、乙、丙的底面分别是半径为
R
的圆面、边长为
a
的正方形、半
径为
r
的圆面.已
知:
2R
>
a
>
2r<
br>,它们对桌面的压强
P
甲
=
P
乙
=
P
丙
,则甲、乙、丙材料的密度比较,正确的
是( )
A.
ρ
甲
>
ρ
乙
>
ρ
丙
B
.
ρ
甲
=
ρ
乙
>
ρ
丙
C
.
ρ
甲
<
ρ
乙
<
ρ丙
D
.
ρ
甲
=
ρ
乙
=ρ
丙
【答案】
D
【解析】
【分析】
柱状物对水面桌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密度公式和体积公式、重
力公式、压强
公式得出对桌面的压强,根据它们的高度和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得出密度关系.
【详解】
解答: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三个柱状物对桌面的压强:
FGmg
?
Vg
?
shg
=====
?
gh
因
p
甲
=
p
乙
=
p
丙
,且它们的高度均为
h
,所以
,
Sssss
甲、乙、丙材料的密度
关系为ρ
甲
=
ρ
乙
=
ρ
丙
.
故选
D.
P
=
【点睛】
柱状物对水面桌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密度公式和体积公式、重力公式、压强
公式得出对桌
面的压强,根据它们的高度和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得出密度关系.
16.两个底面积
不同的(S
A
>S
B
)薄壁圆柱形容器A和B,容器足够高,分别盛有甲、乙
两
种液体,且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如图所示.若在两容器中同吋倒入或同时抽
出原
液体,使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正确的判断是( )
A
.倒入的液体体积V
甲
可能等于V
乙
B
.倒入的液体高度h
甲
一定小于h
乙
C
.抽出的液体体积V
甲
一定小于V
乙
D
.抽出的液体质量m
甲
可能小于m
乙
【答案】
B
【解析】
【详解】
倒入
或抽出液体前,
p
甲
=
p
乙
,即
ρ
甲gh
甲
=
ρ
乙
gh
乙
,由图可知,
h
甲
<
h
乙
,所以
ρ
甲
>
ρ
乙
;
A
、倒入液体的体积为
V
甲
和
V
乙
,则倒入后
A
容器中液面的高度
h
甲
+
V
甲
,
B
容器中液面的
S
A
V
乙
高度
h
乙
+
,因为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所以
G
甲
=
G
乙
,由
G
=
mg
=
ρgS
h
S
B
V
甲
V
甲
V
乙
得,
ρ
甲
gS
A
(
h
甲
+
)=
ρ<
br>乙
gS
B
(
h
乙
+
),
ρ
甲
gS
A
h
甲
+ρ
甲
gS
A
=<
br>ρ
乙
gS
B
h
乙
+ρ
乙
S
B
S
A
S
A
V
乙
gS
B
,因为<
br>ρ
甲
gh
甲
=
ρ
乙
gh
乙
,且
S
A
>
S
B
,所以
ρ
甲
gV
甲
<
ρ
乙
gV
乙
,又因为
ρ
甲<
br>>
ρ
乙
,所
S
B
以
V
甲
<
V
乙
,故
A
错误;
B
、倒入液体的高度
△
h
甲
和△
h
乙
,则倒入后
A
容器中液面
的高度
h
甲
+
△
h
甲
,
B
容器中
液面
的高度
h
乙
+
△
h
乙
,因为两种液体
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所以
G
甲
=
G
乙
,由
G<
br>=
mg
=
ρgSh
得,
ρ
甲
gS
A
(
h
甲
+
△
h
甲
)=
ρ
乙
gS
B
(
h
乙
+
△
h
乙
),
ρ
甲
gS
A
h
甲
+ρ
甲
gS
A
△
h
甲
=
ρ
乙
gS
B
h
乙
+ρ
乙
gS
B
△
h
乙<
br>,因为
ρ
甲
gh
甲
=
ρ
乙
gh乙
,且
S
A
>
S
B
,所以
ρ
甲
gS
A
△
h
甲
<
ρ
乙
gSB
△
h
乙
,又因为
ρ
甲
>
ρ
乙
,
S
A
>
S
B
,所以△
h
甲<
br><△
h
乙
,故
B
正确;
V
甲C
、抽出液体的体积为
V
甲
和
V
乙
,则抽出后
A
容器中液面的高度
h
甲
﹣,
B
容器中液面
S
A
的高度
h
乙
﹣
V
乙
,因为两种液体
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所以
G
甲
=
G
乙
,由
G<
br>=
mg
=
ρgSh
S
B
得,
ρ
甲
gS
A
(
h
甲
﹣
V
甲
V
甲
V
乙
ρgShρgShρgS
)=
乙
B(
乙
﹣),
甲
A
甲
﹣
甲
A
=
ρ
乙
gS
B
h
乙
﹣
ρ
乙
S
B
S
A
S
A
V
乙
gS
B
,因为
ρ
甲
gh
甲
=
ρ
乙
gh
乙
,且
S
A
>
S
B
,所以
ρ
甲<
br>gV
甲
>
ρ
乙
gV
乙
,又因为
ρ<
br>甲
>
ρ
乙
,所
S
B
以
V
甲
可能大于
V
乙
,也可能等于
V
乙
,也可能小于V
乙
,故
C
错误;
D
、抽出液体的质量为<
br>m
甲
和
m
乙
,则抽出后
A
容器中液面的高度
h
甲
﹣
m
甲
,
B
容器中
?
甲
S
A
m
乙
液面的高度
h
乙
﹣,因为两
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所以
G
甲
=
G
乙
,由
G
=
?
乙
S
B
mg
=
ρgSh
得,
ρ
甲
gS
A
(
h
甲
﹣
m甲
m
乙
)=
ρ
乙
gS
B
(
h
乙
﹣),
ρ
甲
gS
A
h
甲
﹣ρ
甲
?
乙
S
B
?
甲
S
AgS
A
m
甲
m
乙
ρgShρgS
=
乙
B
乙
﹣
乙
B
,即
ρ
甲
gS
A
h
甲
﹣
m
甲
g
=
ρ
乙
gS
B
h
乙
﹣
m
乙
g
,因为
ρ
甲
?
乙
S
B
?
甲
S
A
g
h
甲
=
ρ
乙
gh
乙
,且
S
A>
S
B
,所以
m
甲
g
>
m
乙
g
,即
m
甲
>
m
乙
,故
D
错误.
17.如图所示,把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通过橡皮塞插入装有红色
水的玻璃瓶中,从
管口向瓶内吹入少量气体后,瓶内的水沿玻璃管上升的高度为
h
.把
这个自制气压计从
1
楼带到
5
楼的过程中(对瓶子采取了保温措施),观察到
管内水柱的高度发生了变化,如
下表所示,根据实验现象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往瓶内吹气后,瓶内气压小于瓶外大气压
B
.水柱高度
h
增大,说明大气压降低了
C
.上楼的过程中,给瓶子保温是为了避免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D
.水柱高度
h
越大,瓶内外的气体压强差越大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
br>.从管口向瓶内吹入少量气体后,瓶内气压大于瓶外大气压,所以竖直玻璃管中的水位
将上升,且
瓶内外气压差越大,水柱高度
h
也越大,故
A
错误;
BD
.由表格数据知道,随着高度增加,管内的水面变高,说明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变小,
故
BD
正确;
C
.由于热胀冷缩会引起玻璃管中水柱的变化影响实验结果,
所以在拿着它上下楼时,应保
持瓶中的水的温度不变,故
C
正确.
18.如图所示,一个密封的圆台状容器,内装一定质量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现把
它倒
置过来,则(
)
A
.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减小
C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减小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
br>.正立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于水的重力,倒立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小于水的
重力,故<
br>A
正确为答案.
B
.由题,如图放置时的底面积为
S
大
,倒置过来后底面积为
S
小
,因为水的体积一定,倒置
过来后水
的深度增大了,根据液体压强公式
P=ρgh
可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大,故
B错
误.
CD
.容器放在水平面上,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和水的总重力
,把它倒置过来,重力不
变,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变小,由
P?
错误.
【点睛】
本题的难点在于判断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变化情况,不同形状的容器,水
对容器底的压力和
水的重力关系是不同的,要注意分析.
B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
D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减小
F
可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增大,故
CD
S
19.如图所
示,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试管内装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甲试管竖直放置,
乙试管倾斜放置,两试管液
面相平.设液体对试管底部的压强为
p
甲
和
p
乙
,则下列判
断正
确的是(
)
A
.
p
甲
>
p
乙
【答案】
A
【解析】
【详解】
B
.
p
甲
=p
乙
C
.
p
甲
<
p
乙
D
.无法确定
由图可知:乙管是倾斜的,则乙管中所装的液体体积比较大,即
V
甲
<
V
乙
,由题意可知两
管中所装的液体质量是相等的
m
甲
=m
乙
,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
ρ=
可知:
ρ
甲
>
ρ
乙
。由于两
试管液面相平,即液体的深度是相同的,根据液体压
强公式
p=ρgh
可知:
p
甲
>
p
乙
。故
选
A
.
20.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
.书包带做的较宽
B
.图钉帽做得面积较大
C
.大型平板车装有很多车轮
D
.石磨的磨盘做得很重
【答案】
D
【解析】
A.
书包带做的较宽,是在压力一定时,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
的;
B.
图钉帽做得面积较大,是在压力一定时,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的;
C.
大型平板车装有很多车轮,是在压力一定时,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的;
D.
石磨的磨盘做得很重,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压强的;
故
D
符合题意。
点睛:重点是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牢记影响压
强大小的两个因素,可以通过增大压力
或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反之减小压强。
21.将未装满水且密闭的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水放置,如图所示。<
br>两次放置时,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强分别为
p
A
和
p
B
,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力分别为
F
A
和
F
B
,则
A
.
p
A
>
p
B
,
F
A
>
F
B
C
.
p
A
=
p
B
,
F
A
<
F
B
【答案】
D
【解析】
【详解】
B<
br>.
p
A
<
p
B
,
F
A
=<
br>F
B
D
.
p
A
<
p
B<
br>,
F
A
>
F
B
不论正放还是倒放,瓶子中
装的都是水,由图可知,倒放时瓶中水的深度较大,根据
p
=
ρgh
可知,水
对瓶盖的压强较大,即
p
B
>
p
A
;
正
放时,瓶子中的水柱是粗细相同的,瓶子底部受到的压力等于瓶中水的重力;倒放时,
瓶子中的水柱上面
粗,下面细,一部分水压的是瓶子的侧壁,瓶盖受到的压力小于瓶中水
的重力;瓶中水的重力是一定的,
所以正放时水对瓶底的压力大于倒放时水对瓶盖的压
力,即
F
A
>
F
B
。
22.如图所示,我国第二艘航母上的舰载
机群飞离后,航母受到的浮力
F
及其底部受到水
的压强
p
的变化情况
是
( )
A
.
F
减小,
p
增大
B
.都减小
C
.
F
增大,
p
减小
D
.都增大
【答案】
B
【解析】
【分析】
航母上的舰载机群飞离后,航母自重减小,上浮一些,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
和液体压强的
特点分析。
【详解】
(1)∵舰载机群飞离后,航
母仍漂浮,但自重G减小
(2)
小,又
故选
B
【点睛】
本题综合利用了浮沉条件(漂浮条件)和液体压强的特点,要求灵活运用,难易适当。
∴航母底部所受的压强将减小。
,∴航母所受浮力减小。
∴排开水的体积要减小,航母将上浮一些∴航母底部所处的深度减
23.如图所示,
实心正方体物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切去不同的厚度,使
二者剩余部分的体积相同、剩余
部分对地面压强相同.则切去部分的质量
△
m
甲
、
△
m乙
和
切去前甲、乙对地面的压强
p
甲
、
p
乙
的关系是(
)
A
.
△
m
甲
>
△
m
乙
p
甲
>
p
乙
B
.
△
m
甲
>
△
m
乙
p
甲
<
p
乙
C
.
△
m
甲
<
△
m
乙
p
甲
>
p
乙
D
.
△
m
甲
<
△
m
乙
p
甲
<
p
乙
【答案】
D
【解析】
【详解】
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
以,柱体(含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为:
p?
FGmg
?
Vg
????
?
gh
SSSS
由图可知原来的高度
h
乙
>h
甲
,底面积
S
乙
>
S
甲
,沿水平方向切去不同的厚度,使二者剩
余的体积、压强均相同,因为
S
乙
>
S
甲
,剩余部分的体积相同,则由
V=Sh
可知,
h
乙剩余
<
h
甲剩余
,又因为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相同,则由公式
p
?
?
gh
可知
ρ
乙
>
ρ
甲
.因原
来乙的体
积大于甲的体积,切去不同的厚度后剩余的体积相等,所以,切去部分的体积关系为
V
乙
切
>V
甲切
由
m?
?
V
可知
△
m
甲
<△
m
乙
.因为原来乙的高度大,密度大,由
p?
?
gh
,切去
前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关系为
p
甲
<
p
乙
.
A
.
△
m
甲
>
△
m
乙
p
甲
>
p
乙
与分析不相符;
B
.
△
m
甲
>
△
m
乙
p
甲
<
p
乙
与分析不相符;
C
.
△
m
甲
<
△
m
乙
p
甲
>
p
乙
与分析不相符;
D
.
△
m
甲
<
△
m
乙
p
甲
<
p
乙
与分析相符.
24.如图
所示,正方体甲、乙,甲的密度是乙的密度的
4
倍,甲、乙边长之比为
1
:<
br>2
,将
甲放在乙的上面中央,乙放在水平地面上,甲对乙的压强和乙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A
.
1
:
2
【答案】
D
【解析】
【分析】
B
.
2
:
1 C
.
3
:
4
D
.
4
:
3
知道正方体甲、乙的边长之比,根据
V=L
3
求出体积之比,根据
S=L
2
求出底面积之比,又
知道两者的密度之比,根据密度公式和
G=mg
求出重力之比;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压强公式分别表示出两种情况下对地面的压强,进一步得出压强之比.
【详解】
S
甲
L
2
甲
?
1?
1
V
甲
L
3
甲
?
1
?1
由题意可知:
?
2
?
??
?
,
?
3
?
??
?
,
ρ
甲
=4ρ
乙,物体放在水
S
乙
L
乙
?
2<
br>?
4V
乙
L
乙
?
2
?
8
平
面上,可得:
甲对乙的压力:
F
甲
?m
甲
g?<
br>?
甲
V
甲
g?4
?
乙
?V
乙
g?
乙对地面的压力:
23
1
8
1
?
乙
V
乙
g
;
2
13
F
乙
?m
甲
g?m<
br>乙
g?
?
甲
V
甲
g?
?
乙
V
乙
g?4
?
乙
?V
乙
g?
?
乙
V
乙
g?
?
乙
V
乙
g
;
82
由
p?
F
得甲对乙的压强和乙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S
11
?
Vg
p
甲
F
甲
S
乙
2
乙乙
S
44
???
乙
?
2
??
.
p
乙
F
乙
S
甲
3
?
Vg
S
甲
3
13
乙乙
22
故
ABC
错误,
D
正确.
故选
D.
25.边长
15
cm
的均匀正方体,重为
90N
,放在水平桌面中央如图甲所示,若沿水平方向
截下一部分
a
立放在水平集桌面上,且使
a
对桌面压强为剩余部分
b
对桌面压强的
1.5
倍,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切去部分的重力为
60N
B
.剩余部分的重力为
60N
C
.切去部分的高度为
8cm
D
.剩余部分的高度为
8cm
【答案】
B
【解析】
【详解】
因放水平桌面的正方体密度均匀,且水平切掉
的
a
是立放在水平桌面,所以此时
a
、
b
对水
平桌
面的压强可以用
p?
?
gh
来计算,即
p
a
??
gh
a
,
p
b
?
?
gh
b
。因
a
对桌面压强为剩
余部分
b
对桌面压强的
1.
5
倍,则:
?
gh
a
=1.5
?
gh
b
,
所以:
h
a
=1.5
h
b
,
因
h
a
为正方体的边长,即
h
a
=15cm
,
则
h
b
=
h
a
15cm
=
=10cm
,
1.51.5
即剩余部分的高度为
10cm
,则切去部分的高度为
15cm-10cm=5cm
。
即切去部分的高度为总高度的三分之一,则切去部分的重力为总重力的三分之一,所以:
Ga=
1
×90N=30N
,
3
则剩余部分的重力为:
90N-30N=60N
。
综上
分析,
A
、
C
、
D
错误,
B
正确。
26.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甲、乙两平底容器,分别装有深
度
相同、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F
甲
>F
乙
②
液体的密度:
ρ
甲
=ρ
乙
③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
甲
>p
乙
④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p
甲
′=p
乙
′
A
.只有
①
和
③
【答案】
D
【解析】
①容器质量相等,容器内的液体质
量也相等,所以总重相等,即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
F
甲
B
.只有
①
和
④ C
.只有
②
和
③
D
.只有
③
和
④
=F
乙
,故①错误;
②液体的质量相等,由图知,乙容器越往上,
口径越大,所以乙中液体体积大,根据
m
可知,乙的密度小,故
ρ
甲
>ρ
乙
,故②错误;
V
③因为
ρ
甲
>ρ
乙
,且液面相平,根据
p?
?
gh
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
压强为:
p
甲
>p
乙
,
?
?
故③正确;<
br>
④
总重相等,容器的底面积相等,根据
p?
④正确;
故选
D
.
点睛:关键是判断出两液体密度大小的关系,根据图可知
,乙液体体积大,而两液体质量
相等,所以根据密度公式可判断密度大小,再判断其它就没有难度了.<
br>
FG
?
得,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p
甲
′=p
乙
′
,故
SS
27.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
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
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取高度为
h
的部分,则甲、乙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为
**
?F
甲
、?F
乙,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为
?p
甲
、?p
乙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
力为
F
甲
、F
乙
,剩
**
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为<
br>p
甲
、p
乙
,下列图像中各物理量是截取高度
h
的变
化图像正确的是
(
)
A
.
B
.
C
.
D
.
【答案】
B
【解析】
【详解】
设甲
边长为
a
,乙边长为
b
,则由图可知
a
>
b
,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即
?
甲
a
3
g
a
2
?
?
乙
b
3
g
b
2
;化简得:<
br>?
甲
a?
?
乙
b
;
2
A
C
.截去相等高度
h
后,甲减少的质量为
Vm
甲
?
?
甲
ah
,乙减少的质量为
Vm
乙
?
?
乙
b
2
h
,甲减少的压力为
VF
甲
?VG
甲
?Vm
甲
g?
?
甲
a
2
hg<
br>,
乙减少的压力为
?F
甲
?
甲
a
2
hg
?
甲
a
2
a
?
甲
a
VF
乙
?VG
乙
?Vm
乙
g?
?乙
bhg
,
?????1
,
22
?F
乙
?
乙
bhg
?
乙
bb
?
乙
b
2
所以甲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为
△
F
甲
一定大于乙对地面压
力的变化量
△
F
乙
,故
AC
错误;
B
.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即
?
甲
a
3g
a
2
?
?
乙
b
3
g
b2
;
化简得:
?
甲
a?
?
乙
b
;截去相等高度
h
后,甲的体积仍大于乙的体积;两物体剩余质量
m
甲
a
?
a?h
?
?
m
甲
?
?
甲
a(a?h)(b?h)
,
m
乙
?
?
乙
b
,;
m
乙
b
?
b?h?
22
即剩余部分质量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而
F
?
**F
甲
?F
乙
;故
B
正确;
G
?
mg
,所以剩余部分压力
D
.由
p?
F
得:两
物体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
S
p?
*
甲
2
?甲
a(a?h)g
a
2
?
?
甲
(a?h)g<
br>;
p?
*
乙
2
?
乙
b(b?h)g
b
2
?
ρ
乙
(b?h)g
;
*
p
甲
?
甲
(a?h)g
b
?
a?h
?
ab?
bh
????1
;
*
p
乙
?
乙
(b?h)ga
?
b?h
?
ab?ah
**
即剩余部分对地
面的压强
P
甲
?P
乙
,故
D
错误。
28.如图所示
,
容器中装有一定质量的水
,
先后按甲、
乙两种方式使物体
A
和小玻璃杯漂浮
在水面上(图中细线重力及体积均不计)。设甲、
乙两图中物体
A
和小玻璃杯共同受到的
浮力分别为
F
甲
和<
br>F
乙
,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为
p
甲
和
p<
br>乙
,
则
乙
A
.
F
甲
p
甲
=p
乙
B
.
F
甲
=F
乙
p
甲
=p
乙
C
.
F
甲
=F
乙
p
甲
D
.
F
甲
>F
乙
p
甲
>p
乙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
1
)由于甲、乙两图中,物体都处于漂浮状
态,要比较
F
甲
、
F
乙
的大小,可利
用物体的浮沉
条件进行判断.
(
2
)容器底受到的水的压强和水的深度有关,由于容器底
面积一定,当物体排开水的体积
越大时,液面就越高,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就越大.
把
A
和容器看作一个整体,即
A
和容器的总重力不变,由图可知,甲、乙中物体
都是漂浮
在水面上,所以甲、乙两图中物体
A
和小玻璃杯共同受到的浮力都等于物体<
br>A
和小玻璃杯
的总重力,故
F
甲
=F
乙
;<
br>
因为两中情况下浮力相等,又由阿基米德原理又可得,
F
浮
=ρ水
gv
排
;
∵F
甲
=F
乙
,
∴v
排甲
=v
排乙
;
因此甲乙两图中,液面的高
度是相同的,由
p=ρgh
可知,当
ρ
一定时,若
h
相等,
则
P
相
等;即
p
甲
=p
乙
.
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液体的压强的计算
点评:在此题中比较浮力变化的
关键是把握住前后两种情况下没有发生变化的物理量﹣﹣
总重,运用的是整体思想.
29.对于上升的热气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热气球的升空原理和民航飞机的起飞原理相同
B
.热气球匀速上升时,机械能一定不变
C
.热气球上升过程中,受到的大气压强不变
D
.热气球燃料减少后,它的惯性变小
【答案】
D
【解析】分析:
(1
)飞机起飞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热气球是利用浮力升空的;
(2
)分析热气球在匀速上升过程中气球的动能和势能变化情况即可得出答案。
(3
)根据大气压与高度的变化关系可判断热气球上升过程中大气压强的变化;
(4
)惯性是保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只有质量有关,质量大,惯性大。
解答:
A
、飞机起飞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热气球是利用浮力升空的,二者的原<
br>理不相同。此选项错误;
B、
热气球在匀速上升过程中气球的质量不变,速度
不变,动能不变;而高度变大,势能变
大,所以机械能变大。此选项错误;
<
br>C
、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故热气球上升过程中,受到的大气压强越来越小;此选项
错误;
D
、惯性大小与质量有关,质量小,惯性小,故火箭飞行一段时间后燃料减
少,质量减
少,其惯性大小变小。此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睛】此题通过气球的升空现象,考查了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对二力平衡条件的掌
握,还考查了机械
能的知识,综合性较强,难点是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30.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A
.刀切芒果
B
.线切鸡蛋
C
.用针绣花
D
.
【答案】
D
【解析】
【详解】
厚纸片垫提手处
ABC
.都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不符合题意.
D<
br>.提塑料袋时,用厚纸片垫在提手处,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符
合题意.<
br>
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位数-电容103
但以刘日薄西山-朋友的名言
什么人-心会神凝
第十九英语-对数相乘
点下-主演英文
什么的地方填词语-1000磅
算盘上的一上珠和一下珠各表示-定常流动
算24点题目大全-蒙眬和朦胧的区别
-
上一篇:初中物理液体压强经典习题
下一篇: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大气压强教案